政策法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从五方面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全面有效贯彻实施发布时间:2023-08-22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580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今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集体采访,全面解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立法目的、法条重点难点和贯彻实施举措。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指导各地通过城市体检精准查找突出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等工作,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全面有效贯彻实施,打造连续贯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
以下为采访实录: Q 总台央视记者:到2022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8亿,为应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挑战,我国也着力推进适老化改造。请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如何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化的服务?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 刘李峰:感谢你的提问。我觉得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最初是要解决一些特殊群体的突出困难,但是在建成以后,全社会都可以受益。比如,建设连续完整的城市慢行系统和道路,在小区里建设助残和休闲健身场所,让大家都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休憩。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通过商品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极大解决了城市住房困难,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建成,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城市建设进入了“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阶段,我们的城市建设面临新的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方面,我觉得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方面,从城市本身来说,像老年人出行、生活、就医这些基本需求还有很多得不到满足,例如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慢行系统的建设等;在社区层面,像助残、社区食堂、休闲健身场所也是不匹配的;在住宅方面,无障碍设施还有房屋内防止老年人跌倒的设施等方面,设计和建设还有一些不足。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全方位地使城市建设更加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在城市层面,继续和残联一起组织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的工作,通过典型示范带路,让各地城市都更加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这些工作,把城市建设得对老年人、残疾人更加友好。在社区层面,继续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在建成的老城区、社区里面利用存量资源整合盘活利用,建设休闲健身场所和绿地公园等,方便老年人的休闲。在住房方面,防止老年人在屋内跌倒摔伤,加强住宅的防摔设计等,适老化改造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很重要的方面。为此,我们也编制了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手册,把这些对老年人健康容易引起风险的点都加快改造,这是以前大家关注不太多的一项工作,变成现在的工作重点。
Q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无障碍设施建设对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作出规定,大部分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职责。请问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法律的有效贯彻实施? 刘李峰: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确实都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在无障碍环境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我觉得住房城乡建设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把这些工作做好、落实好。这些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指示批示,会同有关部门明确目标、完善政策、细化标准、加强督导等,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连续贯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努力让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在城乡的生活出行更加“无障有爱”。
下一步,特别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出台以后,为了推动法律的全面有效贯彻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也梳理了一下,要继续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总的思路就是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的基点,坚持为民、便民、安民,以问题为导向,向群众身边延伸,在“实”上下功夫,从房子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加快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这其中,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重中之重,我们将指导各地通过城市体检,精准查找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方面的突出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还有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等,包括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解决这些突出的短板弱项,让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群体在城市的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法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上位法律法规,它出台实施以后还有相关配套部门规章,依据法律的精神需要加紧修订完善。另外,自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来,全国已有761个省、市、县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我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督促指导各地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要求,加快修订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确保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全面落实、落地。
三是抓好标准实施的监督。配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实施,这几年也在加紧制修订相关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市政工程和房屋住宅标准规范,特别是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这对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地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工作都是技术方面很重要的指导和约束,我们将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指导地方有力有序地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
四是要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地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法律规定和标准要求,在新建改造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我们要加大监督督察执法力度,形成震慑作用,让全社会都来规范有序地落实这些法律要求,加快建设无障碍环境和推进适老化改造。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我们配合全国人大、残联、工信部一起,积极开展普法和宣传活动,同时总结推广先进地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全社会参与无障碍建设的意识,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氛围,我们也愿意多做贡献。
Q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实践中无障碍设施改造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情况也较为复杂,为了保障改造的实效,法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无障碍设计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请问“有针对性地改造”应当如何理解? 刘李峰:谢谢您的提问。城市建设不管是住宅还是设施,都是不同历史时期陆续建成的,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早期建成的房屋住宅与当下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不匹配,这就带来了改造的问题。
早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主要是城市盲道、小区公共建筑、住宅出入口坡道等,但现在老百姓对无障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了,包括有无障碍车位、加装电梯、交通信号灯语音提示,以及对养老、助残、休闲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在顺应群众新的需求,保证新建住宅和建筑不欠账的同时,抓住既有建筑和设施适老化改造。为什么说要精准呢?主要是已经建成的住宅和设施改造的时候,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城市中间有限的空间资源怎么来充分利用,如何在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之间做好综合平衡,满足最突出的需求等。
所以我觉得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话,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第一个环节,“体检”环节,要进行专项体检,找出小区、建筑、设施突出的,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第二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依据“体检”结果,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人行道净化、城市更新行动等具体工作,进行改造提升,使这些历史欠账逐步被弥补、被消除。第三个环节,要使这些问题不反弹、不重新出现。在建成这些设施以后,还要建立运营维护的机制,使得无障碍设施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正常发挥使用。
Q 经济日报记者:近年来,居民对于城镇的老旧小区旧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声比较高,这个问题实施难度也比较大,请问住房城乡建设部如何破解加装电梯难题? 刘李峰:谢谢你的问题。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确实对于解决困难群体上下楼梯难以及“悬空老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随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关爱的氛围更加浓厚,以及老龄化的发展,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有过一个统计,在2018年以前全国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只有5000部左右,2018年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装电梯的第一年,当年加装电梯5200部,此后逐年增加,2022年全年加装量3万多部,2018至2022年累计加装8.2万部。截至7月底,今年已加装1.8万部,发展得特别快。但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加装电梯也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加装电梯高低楼层的居民形成共识非常难,街道、社区做群众工作,碰到了很多具体的诉求,高低层居民利益难平衡。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有法治,还要有德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推动有关工作,同时,明确房屋所有权人也要弘扬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依法配合加装电梯,这为我们推动工作创造了好的条件。
第二个方面,加装电梯资金筹措难,一栋6层楼的居民可能就12户或者18户,但是加装一部电梯,从土建施工、电梯物品购置到后续的运营维护,大概需要50到60万元,这对普通家庭的负担还是重了一点。所以我们这些年构建了资金筹措机制,通过几方面来完成建设和运营维护的资金筹集任务。一方面,地方各级财政根据情况来适当支持一部分,例如中央补助资金也可以给予补贴;另一方面完善了支持政策,例如括加装电梯可以提取公积金、提取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可以申请专门的低息贷款,给予一些政策支持,以此来缓解老百姓筹资的难度。
第三个方面,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是必须重视的问题。电梯要保障运行稳定,建筑本身的结构要支持它来加装电梯,电梯加装过程不能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施工安全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把这些底线要求通过文件形式给地方作出了指导和要求,要确保加装电梯全过程的安全。
Q 中国建设报记者:一直以来,标准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介绍一下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情况。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标准制定和实施监督方面有哪些考虑?
刘李峰:谢谢你的提问。工程建设标准在城乡建设领域方面确实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建设领域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相关主体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切实保障,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中也应该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最早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是1989年制定的,当时是出台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庞大、完善的无障碍方面的标准体系。怎么来评价这个标准体系呢?从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是两个方面。
第一,从“有没有”的角度看,我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已经是比较完善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也和国际最先进的标准水平能够衔接上,现在无障碍方面的标准体系、工程方面的标准体系由若干个层级组成,第一个层级是有控制性的底线要求,建筑和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这是工程建设领域落实无障碍要求的顶级标准规范,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都明确了底线要求,在这之下还有15项控制标准,包括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等。再下一个层级是推荐性的行业标准47项,包括特教教室、养老院、图书馆等,另外还有扶手、抓杆、城市客车等产品标准。从“有没有”这个角度来看,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标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
第二,从“好不好”的角度看,按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标准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为什么有这个差距?我的理解是,一个好的标准,最主要的是找准痛点难点堵点,从而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措施。一个好的标准找准问题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但是有一些标准规范和当下老百姓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现在也在致力于修订在实践中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些标准规范,包括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维护规范住宅项目规范等。我借这个机会也想呼吁,希望全民在标准修订过程中积极参与,把自己的诉求和想法提供给标准制定者,因为所有的标准规范在制修订的过程中都有全面征求意见的环节,大家齐心协力贡献出智慧,才能制定出一个好的标准,而好的标准是做好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用法律手段来保证这些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对建成一个大家都满意,能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发挥出好的作用。谢谢大家。 |